2011/10/01

機上無線網路服務


圖片來源:http://www.alaskatravelgram.com/2011/02/10/is-your-phone-smart-enough-to-travel-check-wgci/
每個人花錢買機票搭飛機,最希望的就是坐得舒服又安全,因此機上餐點好不好和電影新不新、螢幕大不大往往成為選擇航空公司的重要關鍵。現今電子產品日新月異,沒隔幾年就換了新的科技跟規格,然而飛機一買就是要用15年,如何在選配客艙娛樂系統上,取得成本投入跟市場接受度之間的平衡成為各家航空公司傷腦筋的課題。

隨著智慧型手機的普及,飛機上上網成為乘客的渴望,為了回應這方面的需求,最近要引進飛機的航空公司,除了可以選擇更大、更清晰的液晶螢幕及更多功能的介面之外,大概都會詢問可否要裝備機上通訊的配備(In-Flight Connectivity)。

飛行基本上乘客是與世隔絕的狀態,早期有業者引進客艙電話固定在客艙內的立面上,乘客如果有打電話的需求,可以刷信用卡撥打電話,不過這電話費很貴所以使用的人很少,最後也覺得使用率太低索性就拆掉了。
現在市場上提供主流的機上通訊裝備,可以讓你用你自己的手機撥打電話出去,同時也可以讓你的智慧型手機、筆電以及ipad等連上網路,讓你收信、MSN、上網等做你平常窩在家裡在電腦前面所做的事,目前好幾家主流航空公司都有安裝,譬如新航、阿酋、維京航空…等,看起來蔚為風潮,不裝好像跟不上市場潮流,不過這到底是實用性高,還是噱頭成份居多呢?
在討論實不實用之前,先說說目前廠商提供的架構。目前市場主要有兩家公司可以提供客艙通訊裝備,一家是消費性電子大廠,也是主流客艙娛樂系統廠商Panasonic,另一家則是Airbus和SITA共同投資成立的公司OnAir,兩家公司都可以做到機上撥打行動電話以及無線上網,只是使用的技術略有不同。
OnAir
OnAir使用的是飛機上常見的裝備,SATCOM。SATCOM是飛機上常見的裝備,主要是提供飛行員與地面的聯繫以及飛機即時數據資料的傳遞,現在有些手機app軟體可以看到飛機的即時動態都是去抓SATCOM傳遞出來的資料而得的,一般飛行操作所需的SATCOM頻寬不需要很大,但是若要能讓乘客打電話出去,則需要換裝升級版的SATCOM SBB(SwiftBoardBand)。
SBB是Inmarsat第四代通訊衛星的標準,透過在飛機客艙內部設置的基地台接收乘客的手機訊號,然後透過SATCOM傳至在太空的Inmarsat衛星,然後轉送到地面的接收站循一般撥打國際電話的模式將通話傳遞至收話電話,從而建立起整個通訊環境,為此OnAir還成立了一家專門提供機上電訊服務的公司: Mobile OnAir,如果你在飛機上打開手機,就會發現你漫遊到Mobile OnAir這家電信公司,當然,所有在機上撥打出去的電話通通都是以漫遊計費。
Internet OnAir則是OnAir提供機上上網的服務,在上網部分一樣也是透過SATCOM SBB的方式傳送資料,也因為頻寬的限制,OnAir目前只達到行動電話2.5G的速度而已,這個速度大概讓你收純文字的Email、傳簡訊或Whatsapp、即時新聞或氣象資訊等傳輸量比較小的服務還可以,你如果想看Youtube或是逛無名看圖片,那等待的時間恐怕比Modem撥接還要煎熬。
OnAir的好處是AIRBUS可以提供整合式的安裝服務,訂購飛機時只要選了OnAir的配備,AIRBUS會負責相關的認證及測試,客戶接收之後很快地就可以啟用,此外,跟另一家競爭對手Panasonic相比,OnAir的裝備也比較輕,飛機可以比較省油。
Panasonic
Panasonic在客艙娛樂系統領域是很強大的廠商,主流航空公司大多使用Panasonic的裝備,這樣的大廠在機上上網部分當然也不會缺席,Panasonic在機上行動通訊跟上網服務也都分別取了名字,分別叫做exPhone跟exConnect。
exPhone利用的技術其實跟OnAir一樣,只是OnAir自己的電信商名稱叫Mobile OnAir,而exPhone的是另一家獨立公司AirCell。
Panasonic和OnAir最大的不同在於上網部份的技術,exConnect透過Ku-Band的頻寬建立聯繫,而Ku-Band主要是提供衛星電視節目傳送服務的頻道,頻寬比較大,因此上網速度跟OnAir比起來快多了,要看照片或影片也比較可行,以下有一個影片可以比較OnAir和Panasonic兩者上網速度的差別,雖然是Aircell自己的宣傳影片,但仍具參考價值。
Panasonic系統的優點是頻寬比較大,瀏覽網路的速度比較合理,此外收費也比OnAir的低廉一些,航空公司可以建立像1小時或24小時無限上網,但在機票上收取固定費用的模式來收費,乘客也會比較可以接受。
而Panasonic的缺點則是必須在機背上背一個天線來接收Ku Band的訊號,這具天線除了很重之外,裝在機背上也會破壞飛機的外型,平均每趟航程可能會增加上百公斤的油耗,在油價高漲的今天這是最不利的因素。
圖片來源: http://airinsight.com/2010/09/16/southwest-airlines-and-wifi/
上圖機背上的圓頂就是Ku Band的天線 


圖片來源: http://airinsight.com/2010/09/16/southwest-airlines-and-wifi/
圓頂內的天線實體
此外也許是競爭對手的關係,Airbus還不願意在生產線上就安裝Panasonic的這套系統,所以想用這套系統,都必須等交機之後另外再安裝,多一段停機的時間。
限制
看到這麼多航空公司紛紛宣布要提供機上上網服務,甚至有業者要提供ipad2給乘客拿來上網,一定有人會想為什麼國籍的航空公司都不提供上網服務,這樣怎麼跟國際級的航空公司競爭云云。事實上我相信各家航空公司或多或少都曾經評估過,不過現在真的有些限制讓國籍航空公司想裝卻不能裝。
首先是機上撥打電話的服務,技術上雖然可行,但是法規面卻還是禁止的。目前全世界的民用航空規範大致是依循歐洲的EASA或美國的FAA的規定,大部分的規則EASA和FAA是一樣的,但是在飛機上打電話這個行為上EASA是允許的,FAA卻是嚴格禁止的。關於飛機上能不能開啟行動電話一直以來都挺有爭議的,FAA認為會影響飛機上的電子裝備,但是一直缺乏有力的證據,但顯然EASA是不太認同這一點,也因此能提供機上行動通訊的都是非美國籍的航空公司,然而只要進入了美國的領空,行動電話的服務就必須中斷。
我國的民航局,對於這部分也是非常保守,畢竟美國老大哥還沒說准,自然也不敢開放飛機上打行動電話,想要看到飛機上打行動電話的那一天,那就得看美國 FAA何時願意放寬這個限制了。
至於在飛機上上網這部分,這部分法規是允許的,只是需要向NCC申請而已,差別在於旅客的接受程度多高。
目前不管是哪個系統,除了安裝要收錢之外,使用時也會向航空公司收取使用費用。先不管航空公司可不可以在這個項目上賺錢,光是收取和系統業者一樣的費用來打平成本的價格,對現在台灣的乘客而言恐怕就已經是天價了。大家的手機到國外都可以漫遊打電話,但是大家都知道出國後手機都儘量關機,因為漫遊的費用很貴,同樣的,當你知道你在飛機上隨便連個Facebook都可能要收幾十元美金,你勢必會多想想有沒有必要再這個時間上Facebook看看朋友的動態。
展望
不管是選哪個系統,或多或少都有一些不足的地方,而且頻寬有限跟高額的運作成本,我認為都不能算是很成熟的系統,現在配備仍是噱頭大於實用,頂多給一些有錢人嘗鮮用來玩一玩而已,稱不上實惠的服務,要到具備經濟效益且費用可以低廉到一般人都可以負擔的起的話,可能要等到Ka Band實用化。
Ka Band是第五代Inmarsat的標準,未來天空中的Inmarsat衛星將更新為第五代衛星,Ka Band的頻寬比Ku Band更大,而且涵蓋率也更廣,等到那時候,飛機上隨意瀏覽網路才算是真正的實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